在物美玉蜓桥店,马铃薯馒头卖得没有其他馒头火爆。本报记者潘福达摄
本报记者潘福达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上月,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历时2年研制出的马铃薯主食产品——30%土豆全粉馒头摆上了北京各大超市的货架,这也是我国研制的首批土豆主食产品。
历经两年研制、做过个失败品,对于如此费尽周章才推上餐桌的土豆馒头,市民是否买账,市场表现如何?土豆做主食,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口味?记者走访发现,大伙儿的“尝鲜”心态让它不愁销路,不过由于价格偏贵、没有促销,土豆馒头在同类主食中销量处于下风。
身价高一倍销量低十倍
来到物美玉蜓桥店,土豆馒头“躺”在馒头货架的一侧,并不显眼。一袋共三个馒头卖5块8,平均一个馒头近2元钱,“身价”比一旁的戗面馒头、风味馒头贵了一倍。
家住附近的陈阿姨好奇地打听:“看报纸上说有这种馒头卖,它好吃吗?”“营养很丰富,您可以尝尝。”在工作人员推荐下,陈阿姨仔细打量着包装袋,还是把它放进了购物车里,“价格有点贵,吃好了再来买。”
“工作日土豆馒头能卖二三十袋,周末卖得多的时候能近袋,销量还不错。”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市不到一个月,很多顾客还是不了解这种馒头新品,而普通的馒头一直俏销,每天都能卖上至少两三百袋。记者在馒头货架观察了20分钟,购买土豆馒头的只有两位,而且都是首次购买,但同期买普通白面馒头的有三十余位。
“不了解这种新品,还是先不买了。”在物美朝内店二楼,馒头货架旁的刘女士挑了三袋白面馒头,她对馒头“新军”并不感兴趣,“一种馒头吃习惯了就不想换别的了,而且价格实在有点贵。”负责土豆馒头销售的促销员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每天只能卖10袋左右,其他馒头促销时都能卖上三四百袋。”
“目前这款馒头没有促销活动,而且购买主食的人以老年人为主,他们对价格方面更为敏感,因此销量有限。”不过这位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超市方面刚刚接到的通知显示,土豆馒头将于7月份推出促销活动,“到时候买的人应该能多点。”
营养更丰富价格或降低
土豆馒头的口感到底如何?记者购买了一袋土豆馒头,包装上标注了营养成分表,比普通馒头多了维C的成分,还包含钾和膳食纤维等成分。掰开馒头,土豆馒头色泽略微发黄,仔细观察还有粗纤维构成的暗纹,吃起来口感略干,不像小麦馒头那样绵软,不过并没有明显的马铃薯味道。
“目前总体销售情况还是很好的,每天全北京能卖上袋。”生产方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良工告诉记者,目前土豆馒头主要投放在北京物美、京客隆、永辉、华普、顺天府等多家超市内,后期根据销售市场反馈增加产量,今年9到10月前后产品将分布京津冀地区个销售网点。
“一吨小麦粉元,一吨马铃薯粉价格1.2万元,原材料贵让土豆馒头的价格贵了些。”李经理表示,“随着未来原材料价格下降、制作工艺提升,价格会再降下来的。”而据了解,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调研,计划针对部分地区试点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施行补贴,具体政策措施还在商讨中。
两年终面市土豆有“作为”
摆上餐桌的土豆馒头,背后的研制过程历时了两年时间。早在年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开始,中国农科院加工研究所的团队兵分几路研发马铃薯发酵产品,对我国消费主食调研后,最终将重点锁定在马铃薯馒头及面包产品上。
一个小小的土豆馒头,研制历时两年之久,做坏了个馒头样品。农科院薯类加工创新团队带头人木泰华介绍,“攻克的最大问题就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发酵难、成型难、整形难、易开裂、口感差。”目前30%的配比与生产工艺、营养成分、生产成本都有关系,30%马铃薯全粉复合馒头能够兼顾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成本也不至于过高。
土豆馒头已经落地,其他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李良工表示,还将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的合作,逐渐把马铃薯占比更高的馒头推向市场。同时,还会逐步增加马铃薯系列主食的花色品种,比如马铃薯花卷、马铃薯豆包、马铃薯枣糕、马铃薯蛋糕等,计划在10月后上市。
马铃薯主粮化
产业发展新目标
我国每年新增粮食需求亿斤以上,小麦、水稻等主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小、难度大。而马铃薯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提高产量的空间很大。年,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解释:“马铃薯主粮化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预计到年,我国一半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今年1月,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因势而谋推进土豆主粮化,利于改善膳食结构,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并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外还没有土豆主粮化的说法,不过已有一些国家将土豆当做主食。比如荷兰几乎天天会吃土豆泥,美国市场上也有土豆面包售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