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口述:魏宁“奶酪魏”第四代传人
作者:马占顺,历任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顾问,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会员。
元旦过后的一天上午,顶着入冬以来的一场大风,我来到位于牛街北口大中电器西侧的“奶酪魏”店里,店面不大,但整洁干净。就像制成的各种鲜奶酪一样,看着让人喜爱!
这是“奶酪魏”第四代传人魏宁先生经营了十几年的店铺。店还没开门,他的夫人先来一步,准备着牛街清真超市里另一个门市部的货源。
我静静地在店铺里转着,随手拍下了挂在墙上宣传图片——巧克力奶酪、蛋黄奶酪、红豆奶酪、木瓜奶酪、草莓奶酪、香芋奶酪、蓝莓奶酪,还有牛骨髓油茶、草莓豆腐、杨梅豆腐、青苹果豆腐和鸳鸯奶卷……
看着这五颜六色、眼花缭乱的“奶酪”。我哪敢不信,这就是“奶酪魏”第四代传人魏宁的创新!
不到9点,身材高大的魏宁先生按约来到店铺。他真实为我讲述了“奶酪魏”的创建、发展和辉煌。“这样的味道、口感,‘奶酪魏’已坚持了百余年。”魏宁告诉我。
“清光绪初年,‘奶酪魏’创始人,我的曾祖父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于光绪十四年(年),在门框胡同租下一间门面房卖奶酪,当时名为‘麟记酪铺’,开始经营奶酪。”
“‘麟记酪铺’在曾祖父魏鸿臣经营下,四季都有奶酪卖,夏天最好时一天卖过24桶奶酪,约碗。夏天还卖冰激凌。到了冬天随着气候变化,以经营牛骨髓油茶和奶卷为主,由于奶酪的口感好,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声,由此赢得美名——‘奶酪魏’!”
上世纪30年代魏记奶酪铺异常兴隆,从早到晚客盈满门,有时能营业到第二天凌晨,最多的时候能卖出24桶。
从年“麟记酪铺”建立到年歇业,这属“奶酪魏”经营的第一阶段。
……
“第三代传人是我父亲魏广禄,年从航天部门退休后,重新恢复了‘奶酪魏’的经营。也营救了京城的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当时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奶酪魏’像一盏明灯又重亮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我们先后曾在宣武区枣林前街市场、钟鼓楼市场、西四小吃胡同、城乡贸易中心、万方圆、牛街小吃城、朝外华普大厦、崇光百货、前门老火车站、王府井小吃城、新东安市地下一层老北京一条街和蓝岛大厦等地经营过。”魏宁先生自豪地说。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民的需要,父亲魏广禄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创新,研制出许多过去没有的品种,如:杏仁豆腐、豌豆黄、枣卷果、酸梅汤、果子干、冰镇江米凉糕、紫米粥、桂花小枣、炒红果、蜜饯金桔等,深受各界男女老少的欢迎。”
当然,奶酪不仅吸引现在的年轻人,而且也吸引着从前的年轻人。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谭小培、谭富英和谭元寿祖孙三代,马连良、李万春等都是“奶酪魏”的常客,作家鲁迅和梁实秋时常还记录着这奶酪的香气。梁实秋写到“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门框胡同北头儿路西,我记不清它的字号了。掀门帘进去,里面也没有什么设备,……他家的酪,牛奶纯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奶酪里面有瓜子仁,于喝饮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又写到“久居北平的人,不免犯馋,想北平吃食,酪是其中之一。”
“马三立就好吃我家的酪干。”魏宁说。马老的亲朋去天津探望他之前,都要从“奶酪魏”买些酪干带过去。年,病中的“末代皇弟”溥杰想吃奶酪了,也托人来“奶酪魏”买。
在谈到守业的经历,魏宁先生说:“我父亲最大的贡献是研制并提升了做米酒的配方,我们用的米酒都是自己酿制的,要存放半年以后才能使用,好的米酒能够增加奶酪的香气。”
年,魏宁先生掌握了这一制作奶酪的绝技后,经营至今。
“那年我接过来,在父辈经营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研发了草莓奶酪、香芋奶酪、蛋黄奶酪、巧克力奶酪、木瓜奶酪和蓝莓奶酪等几十个新品种。以适应当前年轻人多元化消费的口味和要求。”
说着他指指店里墙上的挂图——就是我刚进店时,拍下的几十种广告图片。
“现在的年轻人也认老字号,我们奶酪的品种也在增加,不断适应他们的口味。”魏宁说,过去店里的产品两只手就能数过来,如今已达到几十种,既有杏仁豆腐、炒红果等传统小吃,也有“现代化”的果味奶酪。
闻着飘香的各种奶酪,在为“奶酪魏”几代传人努力点赞的同时,我想这正是我们民族靓丽的瑰宝啊!
年元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