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不足,必然导致市场份额的萎缩,这一点有目共睹。而我们却过分夸大那些无关痛痒的“小缺憾”,转移对于一些糟粕产品本质的注意力,小聪明的背后,稍微稍微的有那么一丁点可悲。
作为一个改装车媒体人,我们所想的当然不只是改装方案与改装配件本身,更多的是关于改装文化、改装风格的由来。这就不能不提及汽车本身文化发展。从无到有,从能走到能跑,从只能跑到驾驶特性。这是一个过程,缺一则无谈“文化”。
东拼西凑永远不能形成自己的汽车文化。从外观设计到技术应用,简单的“拿来主义”在我们看来就是抄袭,放到市场上来说就是“山寨”,这一点无可善言。但我们绝对不是在批判“走心”的临摹,也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做!因为只有会学习、会借鉴,落后的产业才有近路可走。成功难以复制,但拜师名家却可以在指点间疑惑顿释。
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笔者姑且无聊地把它写出来凑个数。之所以不敢称之为“设想”,主要因为周边没有去考虑的因素太繁太杂,也是因为笔者比较懒得去多想。
我有一个梦想,中国人有朝一日能造出一台“纯粹的车”。
无论是起源于19世界末叶的欧洲汽车工业,还是上世60年代奋起直追的日本汽车制造业,从走到跑,从“纯粹的车”分化为“运动车型”与“舒适车型”,或是追求个性化的“跨界车型”、“定制车型”等等,最根源的东西、最基础的属性永远不会变。而我们在模仿人家“跑”之前,仿佛忽略了一些什么。对了,在我们看来一瘸一拐的移动方式连“走”都称不上。
或许是和国内玩改装文化、业余赛事运动朋友接触较多的缘故,我们眼中纯粹的车,即使历经数十载岁月的洗礼,漂(zou)洋(si)过海,依旧被视若珍宝,奋战在国内短途场地赛事第一线。而最近大热的漂移文化则更是如此,各种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型品类,这里打造赛车的原型车选择可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哦。
最初的本田梦,让多少个有着赛车梦想的年轻人痴迷于HONDA的各类红章车型,而离国人最近的莫过于思域(Civic)车系的海外最高性能版CivicType-R(或前代SiR)。梦醒时分,上汽旗下一个名不见经不传的子品牌--华普推出了名为“海域”的车型系列偶然间被我们注意到。
即使放到今天来看,海域系列也并不为很多人所了解。这并不奇怪,借鉴了老思域(EK头EG尾)并不“叫座”的脸,却没有去学习它“叫好”的筋骨与心脏。本末倒置的抄袭,最终只能落得如此下场。
不知为何,每每看到赛场上那些老旧的“洋垃圾”风驰电掣,笔者心中并没有一丝反感,相反的却是一种对人类汽车文明的崇尚与敬仰。这时候如果硬要去安上什么民族情结的话,不亚于抽自己两个大耳瓜子。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下的产物,那么品质与亮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没有轻便的全铝引擎,可以没有电动座椅,可以没有电子稳定系统,甚至没有CD机,因为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扎实的底盘悬架,顺畅的引擎调校,以及合理的车身构造。这样的它无论放到什么时候来看,都是一款精美的作品,而非为特定“消费市场”量身打造的快餐货。
反观中国品牌汽车自己的发展史,或称为血泪史,或者根本就还没有憋出来的什么史。我们有没有着眼“纯粹的车”,放低到一个学生的姿态去临摹经典?我相信我们的车企并没有认真去做,甚至脑筋都没有多开动几下。
梦本是个无头无尾,毫无缘由、听任发展的故事。在梦中我看到“中国品牌”车企各辟出一条生产线,通过精密的度量、测绘、生产、试装各种历史名车--AE86Trueno、BNR32GT-R、NSXType-R、FD3SRX-7、VW3Beetle、E30M3、EEVO2甚至ENZO还有一堆认不清品牌的美国平板大肌肉...然后赛道测试...甚至出售到民间车队参与对抗,并采集实测数据用于后续改进与创新研发......醒了
Ihaveadream,Justadream...
①改联网公众平台
②内容合作、改装交流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