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东岳庙有求必应,去拜过吗

文/陈开善

图综合于网络

说起东岳庙北京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在早年间每到春节的初一到十五的时侯,是旧时北京几大热闹繁华的庙会之一,东岳庙的传说也非常多,今天就说一说这里故事。

眼前这张老照片,你是否觉得有点眼熟呢!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

想不起来不打紧,再看一张近年来拍的照片!!▼

看完后,眼前会不会觉得一亮,这不是东岳庙前的琉璃牌楼嘛。没错,这就是北京至今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过街牌楼,这座牌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牌楼中间南北各有一块石匾,北边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字迹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别看严嵩历史上评价不好,字还是很规整。

以前,这座牌楼的两侧还有两座三间木制的彩绘牌楼,是万历的母亲下令修建的。就在现在的琉璃牌楼与庙门之间的朝阳门外大街上,原本琉璃牌楼东西处还各有一座木制牌楼,不过早已拆除。世人只能从过去老照片中一窥它的面貌了。

东侧牌楼上写有”蓬莱胜境”、“宏仁赐福”。▲

西边牌楼上书“灵岳崇祠”、“泰虚洞天”。▲

穿过琉璃牌楼,“东岳庙”几个大字赫然醒目,谁的大手笔如此深厚有力、清丽洒脱,小北一查,原来出自康熙爷之手。康熙爷不愧是大家,书法功力了得。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座正门,并不是原来的山门,其实山门是东岳庙原本的正门,年因拓宽朝外大街而被拆除。现在东岳庙的庙门其实是原本的二道门——棂星门,在山门拆除后,这里作为了正门。原来悬挂在山门的康熙帝御书“东岳庙”横匾也移到了这里。

清末民初的东岳庙山门▲

不过,在山门拆除后,这里作为了正门,而原山门内东西两侧的钟鼓楼还存在,不过变成庙门外的建筑,今天看来有些不伦不类了。

进棂星门后,看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总结来说就是看“三多、四绝”。

先说说这“三多”之一神像,民国时期北平当局曾对东岳庙的神像做过统计,余尊。据说,最多时有多尊,而且神像最全——庙里面不仅供奉着泰山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娘娘、玉皇大帝等大仙。还供奉着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骡马贩子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行的祖师爷喜神等小神,真算是群英荟萃,神仙开会了。现在东岳庙里仍有千余尊神像,这在北京乃至全中国的庙宇里,也算是一个奇观。

除神像外,这里的碑刻也是出了名的。老北京有“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庙中原有碑石余通,几经战火,现仅存二三十通。年重修东岳庙时,才又发现了许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万幸的是,现在院内还有百余石碑能为后人观赏。这些石碑多为历朝历代翻修或扩建东岳庙的碑记或民间善会石碑。很多石碑记载了老北京的民俗世相。其中康熙、乾隆的御碑和张公碑最著名。

东岳庙的最后一“多”,就是楹联多,至于楹联匾额,各个殿前都有。虽然曾经遭到破坏,但是这些楹联牌匾上的文字,在现当代的书法名家的恢复下,仍是不可多得的名言警句。

说完“三多”,那“四绝”呢?“四绝”就是四块石碑上的精雕细琢图案或人物。具体来说:

“一绝”:即有块石碑上刻着头梳双喜的两道童,栩栩如生,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去,他们都用眼看着你笑,人们称之为“机灵鬼儿”;

“二绝”:有块石碑上雕有两条蟠龙,龙头在碑顶上盘旋交错,姿态生动,如果两个人各站在碑的前后两面,通过蟠龙彼此都可以看见,故人们称之为“透亮碑儿”;

“三绝”:有块石碑上刻着一群小猴在捅马蜂窝,马蜂飞起来追螫小猴,小猴抱头躲闪、逃避,神态生动逼真,人们称之为“不吃亏儿”;

“四绝”:岱宗宝殿西侧走廊上有块方石,上面露出颗颗豆大闪闪发光的小金点儿,人们管这叫“小金豆子”。

别小瞧这“四绝”,老北京的一句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就出自这“四绝”。不仅如此,这一句顺口溜还流传着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

“机灵鬼儿”指的是位于东碑林内靠近甬路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的碑座雕刻,清顺治五年(年)立。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小道童提着灯笼。传说年久通灵,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有时还到庙门外的干果店和小摊上佘糖果吃,帐老欠着总也不还。

摊主想找他们的父母,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摊主不甘心赔本,便在夜里偷偷尾随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随即不见了踪影。(还有一个版本说是两个小童总喜欢在晚上到外面买臭豆腐吃,可是等摊主回家看收到的却是冥币)第二天到庙里来找,才在碑座上发现了这两个小家伙。

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打那以后,他们还真就没再出去过。后来,这二位就成了机灵鬼儿的代言人了。

透亮碑儿指的是西碑林炳灵公殿前的一通石碑,刻于清顺治七年(年),题名《白纸圣会碑记》。碑首雕有两条蟠龙,龙身盘旋交错。与其它石碑不同的是,雕工们采用了透雕的手法,在龙身处镂刻出六个孔,人们透过碑首,可以看见站在碑后的人,因此得名“透亮碑儿”。

“小金豆子”是铺在岱宗宝殿月台西侧的一块青白石条,上面镶嵌着一粒粒如豆状大小的金点。经雨水冲刷,闪闪发亮。人们以为是金子,争相抠取。还给它起个名,叫做“小金豆子”。其实,这些小亮点儿只不过是自然形成的铜矿脉点罢了。

“不吃亏儿”指的也是石碑座。刻划的是一群淘气顽皮的小猴捅蜂窝,马蜂飞来,小猴们抱头逃窜,神态生动逼真。遗憾的是这座石碑至今还未找到。

说到这儿,还有两个传说传的神乎其神。有摸铜螺子治百病一说,还有绕寿槐三圈能延年益一说。说东岳庙里的铜螺子,叫做铜特,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相传它是文昌帝的坐骑,据说摸摸它可以治病,比方你若肚子疼,你就先摸摸自己肚子,再摸摸铜螺子的肚子,一会儿就不疼了。

历史上,京东民间还流传着“先有老槐树,后又东岳庙”的说法,说的就是这棵老槐树,比喻槐树树龄极长,比东岳庙的年龄还长多年,距今已有多年了。尽管树身已成空洞,只但依然枝叶茂盛,令人称奇

老北京人常说:千年的松,万年的柏,不如东岳庙的老槐摆一摆。意思是说这棵老槐树灵气十足,如果能有幸在树下绕上三圈,能使绕树的人吉祥如意,心态平和,延年益寿,所以被人们称为“寿槐”,也称“福树”。过去人们来东岳庙祭祀,都会来摸一摸它。









































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pue.com/hpds/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