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之健康平安过三伏

今年三伏共计40天: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也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同时三伏天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很多人以为“三伏天重在防暑”,实际正好相反,伏天最应提防的应该是“寒”。因为伏天开始,人体阳气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容易趁机入侵。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贪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所以说,入伏后莫要贪凉。

三伏天养生做好“8个一”

1、一个温度——26℃

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且室内和室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8℃。如果温差太大,容易造成头晕、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易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2、一次步行——出汗

养生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三伏天可进行走路运动。可利用每天早晚走走,一般40分钟左右,走2~3公里最合适。

3、一杯热茶——补钾

三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体力和精力下降,因此,日常膳食中适当补钾很重要。茶叶中富含钾,喝茶解渴的同时,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4、一碗豆汤——三豆汤

夏天受暑湿影响,很多人会胃口不好,而很多豆类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推荐给大家一款三豆汤(赤小豆、绿豆、黑豆)。将豆子泡几个小时后,用小火慢熬至豆烂即可。

5、一个午觉——补精气

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白天人体消耗量大,精力容易不济。中午打个盹,能很好地恢复“精气神”。

6、一杯温水——小口喝

建议每天喝水量不少于ml。

7、一份葱蒜——杀菌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吃一些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的蔬菜(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有助于预防疾病,而且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8、一次泡脚——保健

睡前热水洗脚,能调补阴阳,温通经络,安神养心,升清降浊,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三伏天养生千万别做这些事!

1、不开窗通风。三伏天不少人怕热,全天紧闭门窗吹空调。其实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经常呆在空调房中,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2、冷风对着吹。颈椎对着空调吹,易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症状。

3、大口急喝水。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忌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4、爱冲凉水澡。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夏季冲凉水澡,因为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5、爱穿露脐装。中医认为,肚脐又称神阙穴,露脐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穿着过于露透,露出小蛮腰、大长腿、双脚,这些地方也是人体冲脉和带脉的必经之地,长期暴露着凉容易引起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等疾病。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越是天热,我们越要静心,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注意养生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度过三伏天。

我们将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健康的养生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pue.com/hpcb/5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