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445.html
顾宏伟: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局长
本文根据顾宏伟局长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的发言整理而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德,甲骨文意指直视前方的行走,直心为德。德,也通“得”,是指反思内化,认同于心,方可成德。德,先哲们亦解读为“得德论”,即道德养成最终离不开实践和行动。我们认为,行走的德育,就是要统筹和整合区域内外的德育资源,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金山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努力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大格局,逐步建立起组织规范化、内容序列化、资源社会化、运行多样化的“行走德育”实施体系,打造区域德育品牌,践行新时期赋予金山教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注重区校联动,构建课程体系,拓展行走路径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区的“行走德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分层开发、分类实施,根据学生实际和实践育人特点,围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爱国主义、民族文化、公民教育、创新实践、农业生态、爱心服务等主题,构建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践活动课程,呈现出区校联动、主题鲜明、特色发展、系统建构等特征。
1、挖掘地域资源,推动“行走课程”区本化建设
早在年,在“两纲”教育精神指导下,我区就建立了“日军登陆处遗址、朱学范故居、金山区博物馆、金山现代农业园区、金山城市规划馆、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陆龙飞烈士墓、金山城市沙滩、南社纪念馆”9个金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了“款款金山情、历历家乡景、浓浓乡土味、悠悠家乡谣”为主题的“金山情”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引导学生树立爱金山、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身在金山、身在中华的自豪感,引导学生自觉为家乡、为祖国争添光彩。
年,随着《金山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崇文通理,成就人生”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区制定了《关于金山区学校开展“崇文通理,成就人生”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作为八项系列活动之一的“社会教育资源利用“1+2+X”活动系列”明确规定每学年1——2周(其中小学低年级为一周)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其中“1”是必选项目,包括国防、民防、消防教育等专题教育;“2”为指导性项目,包括社会实践和考察项目,如:春秋游、军训、影视观摩等,“X”为自主性项目,主要结合学校主题探究活动对“金山名人、金山农业科技、金山乡土文化、金山景观、金山传统文物”进行探究……
近年来,金山以“融合育人,让学生学习经历更丰富”为要求,积极推进“金山情”传统文化大课程的建设与创新,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形成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个,出版具有鲜明金山地域特色的《金山情教育读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内容分别为金山人物故事、金山文史拾录、建设“三个金山”。
按照区教育局统一要求和部署,根据青少年年龄和身心特点,结合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开发了“金山情”主题修身课程,四年级以“农耕文化?快乐探访”为主题,五年级以“科技农业?健康生活”为主题,六年级以“文化传承?你我同行”为主题,通过“走一走、看一看;动一动、学一学;比一比、乐一乐”活动体验,加强对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依据校本特点,推动“行走课程”特色化建设
年,我区区域整体推进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以“创新素养培育基地”“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两个子项目为具体呈现形式推进,各校根据校本特点,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验室。现全区个创新实验室项目推进有序、有力、有效,还成立了教育部“建立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研究课题”市陶艺项目子课题金山区实验校联盟,改善了学习环境,在行走中丰富了学生学习经历、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民族技艺培训项目在我区已持续推进14年,全区现已有近百个民族技艺培训项目被立项。年起,我区又推出了“戏曲进校园”工程。在民族技艺项目实践体验过程中,各校注重站在课程建设高度进行设计,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如今,涌现出“西林版画”“枫小农民画”“廊小莲湘”“亭小腰鼓”“亭中风筝”“金中京剧”“朱行扎染”“山阳民乐”“朱泾花灯”“一实小锡剧”等一大批精品课程。学生们行走在民族技艺的海洋中,习得了技艺、传承了文化、促进了个性发展。
年起,我区就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区域化推动下,各校围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致力于打造具有教育蕴味的校园特色文化。如今,不仅出现了基于校园环境文化的小导游课程,校园环境体验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课程,而且在此基础上重构出一批体验性综合课程。如朱泾二小的生活化“苗菜课程”,朱泾小学的“小雷锋课程”,石化一小“墙文化课程”,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学生在行走中多方育人资源、育人方法的融合。这种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行走德育”在每所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符号”。
在金山情主题教育和“1+2+X”系列活动持续推进过程中,各校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校本资源,立足金山,走出上海,开展“行走德育”体验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经典项目和特色做法。如朱泾小学学雷锋教育30年如一日,学雷锋实践活动已成为该校的传统;金山中学‘模拟家庭’进社区”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传承和发扬着中华孝亲敬老的精神。海棠小学与市西小学开展了交换空间课程体验实践活动,枫泾中学结合美育办学特色举行了“寻访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安徽屏山之行,上师大二附中结合生态教育特色开展了“天目山生态考察”等等。松隐小学选取金山农民画、城市沙滩、金山美食、金山名人等资源,通过“选择主题源,开发路线图,设计任务单,开展考察活动,组织教育课”,形成主题统领下的金色教育课程系列。
3、实现“以点带面”,推动“行走课程”系统化建构
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年,我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山区普职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开辟了“行走德育”又一途径。围绕普职融合课程建设,通过推进劳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定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搭建普职融合沟通平台任务驱动,不断丰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内容和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兴趣和劳技水平,使每个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二、着力体制创新,打通资源壁垒,汇聚行走之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推进“行走德育”的源动力在于办学体制的破冰。几年来,我区致力于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边界,促进学校内外、体制内外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以“家促会、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少年宫联盟、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的教育供给、服务平台和协同机制,为“行走德育”提供了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实践舞台。
1、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拓宽“行走德育”组织网络
年,金山区建立了区家庭教育促进会,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校(园)合作的实施意见》,帮助建立《我们的孩子》专题网站。家促会以组织、团结家长,与金山教育共叙教育发展梦想,为金山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宗旨,为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和多元化资源平台,成为金山学子“行走德育”的策划者、组织者、践行者、传播者。由家促会组织开展的“金彩厨艺”亲子家庭厨艺真人秀,“月韵中秋,诗赋少年”中秋田野乐诗会,云南亲子助学活动,亲子助老志愿服务队,“宝贝去哪儿”互动式亲子体验活动成为金山“行走德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合力建设实践基地,丰富“行走德育”活动内容
根据“金山情”主题教育和学生暑期活动需求,年,我区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俗文化传承、农业科技体验”三大主题命名了59家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年增补至多处。为了让基地更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年起,启动了基地评估办法及培育辅导机制,包括明晰功能定位,帮助开发课程等,有效地提升了各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如今,荣欣书院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学生礼仪教育、山阳田园龙文化为核心的农业传统生活体验课程、强丰农庄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中秋诗会、山塘琮璞苑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传承为核心的青瓷体验和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课程,已成为金山行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受学生喜爱。年,区教育局举行了以“红色梦——追寻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绿色梦——体验乡土之乐(工农牧渔等教育基地)、金色梦——传承文化之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银色梦——解密科学之谜(科普环保教育实践基地)、蓝色梦——收获快乐之源(其它实践教育基地)“五彩少年梦”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工程,30个基地为“行走德育”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保障。
3、协同搭建管理平台,凸显“行走德育”区域特色
针对学校实践育人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年,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金山区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意见》,全力打造学校少年宫联盟‘金山模式’的升级版,创造性地成立了金山区学校少年宫联盟,实现了体制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联盟成立后,市文明办连续三次在我区进行上海市学校少年宫建设深化推进会、长三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少年宫建设全国论坛等活动。截止目前,联盟拥有学校少年宫36所,农民画、书法、剪纸、版画、篆刻、民间印染、机器人、摄影等项目教育中心10个,社会成员单位17个,镇域学校少年宫联盟1个,村居少年宫2个,近两年来共推出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实践活动类项目多项,创建学校少年宫体验课程推送机制,促进了学校少年宫优质、均衡、特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凸显金山实践育人品牌的“行走德育”之路。
年,我区在上海市青少年实践活动(金山)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中心功能多元,现已形成生命安全教育体验中心、艺术教育体验中心、国防教育体验区、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体验区。生命教育体验中心融国防、民防、消防、红十字、交通安全、禁毒等教育为一体;艺术教育体验中心是由艺术作品展览馆、艺术和非遗文化体验区组成,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展览和交流鉴赏,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农民画、版画、篆刻、民间印染等优秀民族文化技艺实践体验;国防教育体验区以青少年国防素质教育为依托,构筑准军事化基地训练与生活课程,结合金山特色的海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体验区以规划建设中的亩现代农业科普教育自然农场为依托,通过高效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开设“农业大讲堂”,推进现代农业学习体验活动。通过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汲取
成长的力量。如今,该中心已正式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三、立足多元培育,促进专业成长,夯实行走之基
育才必先育师,“行走德育”离不开课程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但更需要夯实师资队伍这一基石。我区通过创设双向发展机制、开展跨界交流、聘请校外辅导员等举措,多样化培育、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实施,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行走德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1、创设双系列培养机制,营造多元化发展氛围
通过推行复合型教师建设制度,促进教师学科、项目、个人专长能力的融合、多元发展。根据发展需要,我区于年在年度绩效评价中设置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贡献奖,在区“第七届明天导师工程”中增设了项目首席、导师、骨干教师,为我区教师突破学科壁垒,鼓励教师实践育人,多元化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将艺术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的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吴永祥、顾世雄,“四有教师”丁向阳,以跨学科融合实施创客教育的市教书育人楷模陆广琴、朱德宝,以摄影教育培育学生的市最美教师翁杰,上海市“优秀青年篆刻家(十佳)”、项目首席教师盛兰君,美术特级教师顾慧英等一批优秀教师正是我区在“行走德育”中不断成长的代表。
2、实施校际“项目走校”,拓宽多渠道交流平台
通过区域艺术教育合作大联盟、区项目中心,开展“共享课程”“项目走校”活动,为特色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一些特色项目相继走进了区域内其它学校,在教师行走的过程中不仅推进和辐射了项目成果,也促成了学生在“行走的德育”中体验感知。组织项目教师开展跨界、跨区交流活动,使师资培训和交流活动更具拓展性、丰富性,不仅让教师得到更多元、更专业的指导,也为“行走德育”师资队伍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聘请校外辅导员入“校”,丰富项目化发展资源
创设项目校外辅导员聘任制度,聘请跨区、跨界的各领域的能工巧匠和专业人士、志愿者走进校园、走进基地,为“行走德育”提供了更充沛的人力资源。如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聘请现代农业园区讲师,外聘辅导员教师近70人;又如推行选聘有一技之长的家长、社区志愿者担任学校少年宫指导老师制度,几年来一直有近百名“特殊的教师”活跃在我区的乡村少年宫舞台上。
回顾“行走德育”走过的历程,金山教育人全面推进《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年)》中制定的各项工作,在遵循育人规律、回归教育本原中立足学生发展、坚持制度创新,提升了区域教育发展品质,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行走的德育”之路,金山学子在行走中不断健康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内涵,以“情系金山、崇德笃教、大气睿智、追求卓越”的金山教育精神引领,围绕全教会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及树立健康第一、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进一步挖掘、梳理区域实践经验,完善具有传承基础、体现时代特征的“行走德育”系统性框架设计,进一步培育德育课程基地,开发校外研学实践体验基地,构建区域“行走德育”的评价体系,绘制更完善的“行走德育”金山地图,以开拓创新的奋进之笔书写“行走德育”崭新篇章,为青少年拥有一生前行的力量奠基!
相关阅读
要闻
“新时代
德育新视野”教育综改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在奉贤举行为什么长三角地区15个市(区)的教育部门领导、专家和德育工作者盛赞奉贤这2所学校
奉贤首倡!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在上海市奉贤区成立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举行
主题论坛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举行
分论坛二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举行
尹后庆:“课程德育”是加强德育的重要路径檀传宝:劳动教育三议题
赵广忠:德育一体化的思考
刘长海:丰富品德成长机会,优化立德树人氛围
上海奉贤:打造“贤文化”育人升级版拓展“一体化”德育新视野
江苏苏州:开放格局聚资源协同育人助成长
浙江杭州:坚守教育初心促进美好成长
安徽合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构建全面育人格局
浙江嘉兴:完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开展红船精神专题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