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财政部正式对外公布五家严重骗补企业名单的同时,一份来自内部更加详细的骗补名单——“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广泛传播,引起业界震惊。某车企高管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表单是今年6月份财政部在各地核查小组的汇总表格。”
新能源骗补,触目惊心财政部年组织力量,共对93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根据该名单统计,72家车企涉嫌不同数量和金额的骗补行为,涉及车辆共计量、涉及骗补金额达到92.7亿。
骗补企业数量占到被调查企业的77%,占到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36%,一汽系、东风系、北汽系、上汽系、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国内主流汽车企业无一幸免。如此骇人听闻的事实已经震惊中央,据悉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游戏规则将重新制定。
以新能源龙头企业比亚迪为例,其旗下的4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共涉及骗补/谋补金额达22亿之多。
江苏省沦为骗补、谋补重灾区,共有12家企业涉及骗补/谋补,涉案金额达到13.87亿
以骗补/谋补金额排序,前10大企业共涉案60.59亿,涉案车辆辆。
高额补贴,铤而走险目前为止骗补主要涉及四种情况: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这四种骗补行为将按照骗补金额的50%进行罚款并不再发放新能源补贴;而属于谋补行为的终端用户闲置,则主要由于充电设施没有建好,给予一定期限,待使用后补发补贴。
上汽集团涉及辆,.7万元;申沃客车涉及的辆万元和宇通客车涉及的辆,金额万元都属于终端客户闲置,且都已提车,半年内待充电设施建好、使用后,即可发放全部补贴。
“有牌无车”是最明显的骗补行为。主要涉及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涉及车辆辆,金额万元;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涉及金额万元;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涉及辆,金额万元;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涉及辆,万元;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涉及辆万元。
客车企业充分摸头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漏洞,利用上牌过程中的“潜规则”实施骗补。很多地区的客车特别是公交上牌,都形成这样一个惯例。比如,某公交公司买了辆公交车,但辆公交车不可能全部停到车管所上牌,所以,一般仅需要象征性开几辆过去,而这就很容易让企业找到漏洞,车尚未生产出来,但牌照已经上好了,再凭借上牌的数量,去申报补贴。
针对客车的高额补贴,使得客车企业不惜铤而走险骗补。从上述五家企业骗补车辆数量和金额可以算出,平均一辆客车仅国家补贴部分就高达30万到50万。实际上,之前国家的补贴标准是8米以下补30万,8米以上补50万,另外地方政府一般与国家标准按照1:1的配套再进行补贴,一辆超过8米的车,到手万元补贴并不困难。
关联交易,防不胜防只要实现销售就能拿到补贴,一些客车企业明着上假牌照骗补,另一些则通过关联交易假象,企图蒙蔽过关。
天津比亚迪、天津清源、国宏汽车、上海华普、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湖南江南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重庆瑞驰等一批非主流的汽车企业,都出现在上述《汇总表》中。
“导致关联交易的主要问题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漏洞。”多位车企新能源高管认为,关联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补贴金额与造车成本之间的差价。
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的造车成本仅需6万元而国家政策补10万元,企业只要把车造出来,再卖给关联公司,即便把车全部销毁掉,也能赚取4万元差价。
“这种情形的骗补,调查起来比较方便。”上述专家表示,只要审核企业生产成本就能发现问题。如果车辆生产成本高于补贴金额,企业就不会骗补。而生产成本低于补贴金额的,几乎无一例外为了骗补。
根据现行补贴政策,续航里程公里到公里之间的纯电动车国家补贴4.5万元,续航里程公里以上的补贴5.5万。但是,不同的车型,要实现相同的续航里程,所需的电池数量是不同的。比如,一辆微型车,达到公里甚至公里很容易,而一辆中级车,达到相同的里程,所需的电池成本肯定高得多。
例如,两个门的车与四个门的车,补贴是相同的。电压70、80伏和多伏的车,补贴金额是相同的。
“一些企业也正是利用政策漏洞,低成本造低端电动车,没有市场,只需左手倒右手,扣除成本后,补贴即全是利润。”上述专家表示。
骗补企业将受严惩有关部分地方政府怂恿本地企业骗补的消息也已甚嚣尘土。为此,财政部在督察企业的同时,会同各部委及各省份,开展涉事官员反腐调查。福建金龙集团原董事长、福建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廉小强落马成为了整车企业狠抓腐败的典型案例;苏州金龙总经理吴文文跳楼自杀则成为了政治与市场充分交织后的牺牲品。
根据最新的消息,财政部针对骗补企业的处理意见如下:
NO1骗补类1、有牌无车5家企业:
少林、万达、五洲龙、吉姆西、苏州金龙。
5家企业停止执行中央财政补贴,吉姆西取消整车资质,其他4家把问题车辆从推广目录中剔除。追回补贴资金。
2、有车无电12家车企
现代、吉利、福田、申沃、少林、力帆、天津比亚迪、安凯、唐山上汽、青年、华普、一汽客车。
3、标识不符(电池)8家车企:
江淮、日产、恒通、飞驰、宇通、中通、南京金龙、吉利等
处置意见:对上述20家企业,取消年补贴预拨资格:问题车辆年不予淸算补觖且-年的补贴也同时追回,但合规车辆可以继续销售,
NO2车辆闲置类1、关联闲置及33家车企,共辆,涉及补贴16.96亿元。
2、终端用户闲置涉及54家车企,未提车辆,己提车辆,涉及补贴42.亿元。
车辆闲置类处置意见: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区别对待,采取暂缓清算、暂清算50%,待一年后看车辆闲置情况,再做处置,如达到要求,则按达到要求年份补贴标准补齐补贴额度,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取消补贴。
反思顶层设计“这个行业发展初期,政策上可能有一些漏洞并不奇怪,行业发展不同的阶段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亡羊补牢,修补政策是很必要的。”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抛出上述观点。
“骗补”调查后,政策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如针对客车的补贴今年已经大幅度缩水,与此同时,《新能源客车安全标准》也已经在制定之中,门槛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补贴+积分制”的刺激政策。
实际上,大规模骗补行为,让我们反思的核心问题是:普惠性的政策扶植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扶植优秀的企业、淘汰落后的企业,必须抬高补贴的门槛,还有就是从研发环节进行扶植和支持,而不是在销售和市场环节。
另外,现在的政策补贴实际上是财政来扶持的,靠纳税人的钱来补贴企业,这是不可持续的,还是要采用更具市场化机制的刺激政策。“碳排放、碳交易、碳配比,实际上就是燃油车补贴新能源车,这个思路是对的,只是会对操作和运营过程提出挑战。”
当然,在反思顶层设计的同时,调整之后的补贴政策尽快落地是当务之急。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3.8万辆,同比增幅达92.2%;1至8月累计销量24.5万辆,同比增长.6%。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幅很快,但是年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累计24.5万辆的销量距离年初70万辆的目标还是相去甚远。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骗补现象对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肯定会有影响。希望国家调整补贴政策尽,让整个产业恢复到正常轨道中来。”
微小网
让设计更快、更美、更有趣!
设计师?
?作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