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年9月26日上午9:30,海底捞创始人张勇、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
年创立,历时24年,海底捞终于上市了。
海底捞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8港元,开盘价报18.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5.6%,随后继续冲高,最高涨幅达10.11%,市值一举冲破千亿港元,超越亿美元的达美乐比萨,成为全球第五大餐饮企业。
都说服务是海底捞的企业战略,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但董事长张勇自己的解读却不是。
他认为,海底捞之所以强大、所向披靡,核心竞争力是他自己独创的、能够激发员工创意、热情、积极性的一套海底捞人力资源体系,这是海底捞自己摸索尝试出来的,也是餐饮行业所独有的。
海底捞张勇:一个技校生的逆袭
创办海底捞的张勇,仅仅是技校毕业。成功后,他登上了北大的讲台。
年,18岁的张勇技校毕业后,进入四川拖拉机厂。
“靠双手改变命运”,是张勇常说的话之一。这位出生在四川简阳的70后,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贫穷。初中毕业后,他在父母的要求下,进了简阳一所包分配的技工学校学电焊。这件事让张勇感觉很不爽,时至今日,他仍然以初中毕业,来介绍自己。18岁,张勇技校毕业,分配到了他父亲当厨师的国营四川拖拉机厂。但在他眼里,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也没能改变贫穷的命运,工厂显然不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年,经历了几次“走捷径”失败后,张勇决定正正规规开家火锅店,就在他为取名而烦恼时,一旁打麻将的老婆,正好和了把“海底捞”,于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火锅店诞生了……94年,第一家“海底捞火锅”正式开业。如今,他管理2万多员工,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十亿。以下是张勇对自己独创的人力资源体系的总结:
1、用双手改变命运
问题一: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双手改变命运”,是怎么样形成和确立的?
张勇:餐饮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重视顾客满意度,而顾客满意度是由员工来保证和实现的。所以,我们确立了“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理念来凝聚员工。想借此传达的是,只要我们遵循勤奋、敬业、诚信的信条,我们的双手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员工接受这个理念,就是认可我们的企业,就会发自内心地对顾客付出。我们在服务上的创新都是员工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他们深受“双手改变命运”这个核心理念的鼓舞。
这个价值观一旦确立,我们的制度体系就会围绕这个理念来设计。比如,我们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其实就是建立在这个理念基础上的。海底捞一般不从外部聘请管理人员,并不是说外面的管理人员不好,而是从外面聘人,把好的职位都留给外面的人,我们说的和做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告诉大家双手改变命运,实际上却把大家的路给堵死。所以,我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一定是从基层一级一级往上走,不能坏了规矩。
问题二:海底捞招人是什么样的标准?海底捞员工的离职率在10%以下,这在同业内是很低的,你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张勇:坦白说,我们招人没有标准,因为我们招不到人,我们确实是没有资格去选。只要应聘的人身体健康,愿意干,我们就可以招。
一个人在海底捞上班至少要在三个月以上才算是海底捞的员工。按这个标准算的话,海底捞的员工流失率是非常低的,而且我们的干部流失率几乎为零。哪怕我们把一个店长撤了,甚至人走的时候我们给提供一笔八万元的安家费,都没有人走。此外,还有很多单位愿意到海底捞招人,我们还推荐一些人到其他地方去,都没有人走。从我创业到现在,我们只走了两个干部。
这些年来,我最自豪的就是海底捞员工的忠诚度,因为这个忠诚度,实际上是员工用心服务顾客的基石。发现一些顾客不满意的地方,员工会去弥补,这个是我很满意的。
其实干部是离不开海底捞的,因为海底捞能让他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换到别的地方去,可能他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要体面地生活,收入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