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椾含涓撴不鎵嬭冻鐧e尰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文/小菜
来源/节点财经
柳传志曾回忆李书福说,“他说他要做汽车,大家觉得太可笑了,不可能。”但是,在年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柳传志对李书福大加赞赏,这一年,吉利耗资90亿美元成为奔驰最大的股东,并彻底拿下沃尔沃,轰动一时。
年,吉利汽车在香港“借壳”上市后,吉利开始积极转型,推出了以远景、帝豪为代表的车型后,向外界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期。年时,吉利的营收为1.31亿元。李书福决定,扩充高档汽车的生产,以提高品牌定位。仅一年后,吉利的营收就达到了43.64亿元。但是,吉利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年前后,吉利汽车销量也出现了大跳水。
年博瑞上市,吉利开启精品车3.0时代,这一时期的吉利开启了造型、品质、配置、智能化等全面升级,推出了博越、新帝豪等爆款车型之外,还基于CMA平台推出新豪华品牌领克。
年之前汽车行业市场空间较大,竞争尚不激烈,年之后,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并且哈弗H6、传祺GS4、宝骏、途观、吉利博越等爆款车型相继占领市场,SUV市场集中度与轿车市场趋势逐步一致。随着中低端市场增速放缓,SUV红利逐渐消退的情况下,叠加外资股比放开,自主品牌向高端市场突破,吉利再一次迎来了新的挑战。
-年,吉利营收分别为.39亿元、.12亿元、.7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81.90亿元、55.34亿元。
新架构产品爬坡,摊销压力增加和原材料涨价拖累,加之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终端促销力度加大,加之新车上市销售费用增加……多种原因叠加,使得吉利去年的营收情况成为年以来最低水平。
李书福的汽车帝国,曾经高歌猛进、也曾坎坷曲折、沉浮不定。如今,电动+智能赋能之下,吉利走到了新一轮强车型周期拐点。
吉利从民营车企走到今天,发生了两件震惊业内外的投资,也正是通过这两笔投资,使李书福从“汽车疯子”,走向了“收购狂人”。
吉利收购沃尔沃,蛇吞象式收购引发质疑
但从一开始,吉利收购沃尔沃就饱受质疑。原因是这是一宗蛇吞象式收购。
1.为什么说是蛇吞象
从体量、技术储备和资本实力来看,吉利完全不具备收购能力,从品牌而言,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体量不一样,年沃尔沃销量高峰达46万辆,同年,吉利销量21万辆。金融危机令沃尔沃轿车销量急剧萎缩。收购前夕,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产销量已经相当。年,吉利汽车销量上升到35万辆,沃尔沃轿车销量下降到34万。
技术上,沃尔沃轿车的安全、低碳和节能环保堪称世界一流,吸引了福特汽车和宝马等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青睐,而且福特汽车倾注了10年时间、数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和积累。吉利除了收购的澳洲DSI变速器居于行业独立变速器企业第二外,没有其它可以在全球汽车产业一提的技术。
资本实力上,年吉利汽车净利润不超过12亿元人民币,当年整个资产抵押出去,不够24亿元。年沃尔沃收购价刚开始是35亿美元(其时合约亿元人民币)。
品牌上,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还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小黑马。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中没有吉利汽车的品牌,而在轿车自主品牌销量排名中,吉利金刚云位于第九位,在奇瑞之后。
一句话,这宗收购并非门当户对。用李书福的话来说,花花公主嫁给了乡下小伙子。
其实,早在年,李书福谋划过收购罗孚,最终慢了一步;年,李计划收购奔驰smart,因为卖方合同过于苛刻而放弃。
年,李书福来到香港,找到此前参与吉利收购锰铜项目的核心成员张芃,进行了一次有关收购沃尔沃的深谈。彼时,吉利内部已经成立了“V项目”即沃尔沃项目团队(张芃和吉利时任CFO尹大庆成为项目团队最早的成员),但进展受阻。
李书福让张芃写了封英文信,表达吉利对收购沃尔沃的兴趣,李书福署了名,但福特回复:对不起,沃尔沃不卖。
但就在被拒绝的一年后,金融危机爆发,李书福抓住时机,借势而上。当时,美国汽车销量下滑17%,而中国汽车市场则在逆势上扬,同期销量上涨10%。
在这一大背景下,著名的投资银行法国洛希尔银行董事会在经历了几番争辩和讨论后,最终决定接受吉利“沃尔沃项目”。而在年12月,福特汽车也终于表示,“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
此后,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谈判,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一天,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的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然后就是价格问题。
福特最初对沃尔沃的报价是60亿美元,尽职调查结束之后,洛希尔给了李书福一个建议收购价格——35亿美元。而后李吉利CFO尹大庆和沃尔沃CFO进行了一次单独会面。这次见面直接让吉利的报价降低了17亿美元。几经辗转,最后报价更改为18亿美元。
虽然有了报价,但吉利没钱。
年,吉利全年营收为.57亿元,净利润为11.83亿元。想要吃下沃尔沃,没那么简单,李书福也曾直言“我把身家性命都赌上了。”
此后,吉利从成都顺利融资30亿元,具体方式是吉利以一年期借款的形式,向几家国有机构贷款,成都市政府担保,李书福本人终身反担保。此外,大庆市国资平台以入股形式提供了30亿元资金。年3月2日,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81亿元,北京吉利万源出资71亿元,上海嘉尔沃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直到6月13日,上海嘉尔沃投资有限公司10亿元实缴出资到位,李书福松了一口气。这个时间,距离交割日期只有不到两个月。
签约后,李书福称:“未来的沃尔沃是吉利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不仅提高了吉利的科技水平和品牌地位,帮助其由价格竞争优势转换为技术领先优势,更将吉利的目光从中国,拓展到了全世界。
鸟枪换炮的吉利,越战越勇,年之后的10年间,李书福一直没有停止收购的脚步。在年他以90亿美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股权,成为奔驰的大股东,再一次书写了中国车企的传奇一笔。
业内甚至有了段子:“无论你买沃尔沃,还是买奔驰,不都是图个‘吉利’嘛!”在投资、收购之下,吉利也逐渐壮大,成为国内车企巨头之一。
李书福为什么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
1.有梦想
这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做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立志让中国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世界汽车跑遍中国。这符合一个后发经济大国的民族复兴诉求,也符合一个汽车大市场的利益诉求。这也是在融资过程中赢得地方支持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合资品牌暂时还抵达不到的远方。
2.有战略视野有踏实行动
当然,危中握机,不是撞大运,机会是给予有准备的人。年的时候,判断新能源、环保汽车会成为未来主流;判断中国汽车用户消费升级,中高端车辆会受到青睐,并认定沃尔沃轿车是集此多种趋势于一体的标的;历经8年相恋,终于抱得美人归。
3.背靠中国市场
从年起,中国汽车市场便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轿车产量从上年的70万辆增加到万辆,中国市场的乘用车销量整体则从年的.6万辆增至年的.8万辆。年均增长率超过30%。沃尔沃轿车之所以陷入困境,重要因素是规模和市场小,难以盈利。
4.次贷危机助攻
宣布ONEFORD计划后。年9月,年1月,李书福欲收购沃尔沃轿车先后两次被拒。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这年上半年,美国市场销量下滑了17%。福特全年亏47亿美元,沃尔沃亏15亿美元。年3月份,福特汽车甩卖了路虎和捷豹。年12月,福特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到年,美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破产重组,第三大汽车生产企业克莱斯勒也破产重组,沃尔沃亏损6.5亿美元。
5.善于用人
参与吉利汽车收购英国铜锰公司,英国BP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计划经理张芃,和张芃搭档,曾任职外交部和BP英国收购事务负责的袁小林。负责国外谈判。
投行,是洛希尔金融集团,并网罗到沃尔沃前董事长、福特汽车高级副总裁加盟,协调卖方和标的估值;这是最关键的动作。
财务负责人,吉利集团CFO尹大庆,把价格从35亿美元谈到18亿美元。
王召兴,负责政府洽谈项目落地与融资。
北京奔驰中方总经理童志远,负责项目落地政府审批。
知识产权,邀请到菲亚特中国区CEO·沈晖,和参与收购澳大利亚DSI的吉利副总裁赵福全。
李书福成功造车与当前疫情经济危机的机会窗口
1.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国品牌汽车跑遍世界
李书福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的思路不一样,也没有了合资企业的局限,合资企业被局限于跑中国,不太可能跑世界,跑世界这不符合外资股东的利益。李书福的梦想,与中国的梦想是一致的,是中国汽车发展的2.0乃至3.0的诉求。1.0,市场换技术,走合资路线;2.0开始唤醒主品牌,走自主品怕;3.0中国汽车品牌企全球化。
2.一个不落俗套的策略:海外并购助力赶超发展
在一个总体上落后的行业里,各种专利都在外资手中,做自力更生是很重要,但要实现赶超发展时间更长,要实现国际化的道路更长。海外并购是实现全球化和赶超发展的最快办法。
3.善于用人:因事用人,组织变阵
以事为导向,对组织进行调整,每个大项目都找到最合适的人。
年12月,当时在中国第三届汽车走出去高峰论坛上与大家分享说,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有两个阶段,合资和海外并购。中国车企走不出合资的阶段,就很难实现国际化发展,只能开拓国内市场。
而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有向上生长和向下发展两条道路。走向低端市场,开拓市场,向下发展,比如进军亚非拉市场。走向高端市场,向上生长。比如,去欧美并购,进军欧美市场。
当时,我们认为,不用10年,5年后,不同道路的车企竞争高下会见分晓,向上生长的车企优势会显著。
我们看到,现在和未来,善于开展海外并购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会闪亮崛起。
遇危见机,海外收购,不少企业家内心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现在是用实际行动表达“爱”的时候了。从李书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融资不容易,但资金不是问题,“真爱”和梦想才最关键。
当前的经济危机只是刚刚开始,延续时间尚难料定。利用好当前的危机,开拓海外,帮助到对方的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是履行社会责任,互助前进的一种方式。
—疫情经济危机与海外并购—
年7月末,FF在美国纳克上市,久未现身的贾跃亭喜笑颜开的对媒体表示,“会回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