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钱亚光编辑/涂彦平设计/师瑜超题图/李玥
随着全球各地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电动汽车体验的逐步提升,今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迅猛的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外机构纷纷发出警示,由于需求快速拉升,市场短期内无法做好准备,汽车行业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需求缺口。
根据美银全球研究部门(BankofAmericaGlobalResearch)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根据模型推算,动力电池供应或-年告急,届时各电池厂产能利用率都将超过85%。-年间,“电池荒”会进一步加剧。
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显示,到年,仅靠现有和在建的锂矿生产项目,全球将出现约50%的锂需求缺口。
8月19日,电池级碳酸锂年以来首次突破10万元/吨的均价,近期维持日涨元至元的趋势;8月20日,中国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达11.4万元/吨,已连续35周上涨;电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锂近期也涨至约40万元/吨。高盛表示,年初以来,镍钴锰三大主要电池金属价格不断上涨,这将使电池价格上涨约18%。
需求出现大规模缺口,原材料涨价,如何解决?
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在不断研发新材料,比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但理论和商业化有差距,远水解不了近渴;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在改革工艺提高电池生产效率,比如无模组电池、叠片工艺,但新技术的推广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因此,动力电池产业链各环节都在扩产,从采矿到冶炼,到材料再到电池,都需要不短的周期,而产能建设最快的就是电池厂。
据研究机构梳理,年上半年骨干企业公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投资项目近百个,总投资金额超过亿元。
除了上游原材料企业、中游动力电池企业在扩产,下游原本动力电池的使用者——车企也在着手建立自己供应链的保障体系。PACK是衔接整车、电池、BMS的纽带,也是整车企业最为